查看原文
其他

Global Middle Ages|北大文研院荣誉讲座--葛兆光:探寻中古宗教的历史语境-读邓广铭先生听陈寅恪“天师道”课笔记

Editor's Note

感谢北大文研院授权转发。也敬请关注本公号【Global Middle Ages】专题。之前收录两篇为:1)耶鲁第三届中古中国人文会议(220-1600); 2)仇鹿鸣:从文献中发现景观-中古史研究中的空间想像。 期待这一专题后续的展开。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uthor 文研院


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“涵育学术,激活思想”为宗旨,七年以来坚持汇聚学人,探求学理。循世界学术机构之通例,2021年我们设立了“年度荣誉讲座”,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流学者,依托北大的平台举办学术讲座,展现杰出学者的前沿成就,与北大校内外师生形成积极互动,并且通过系列演讲与出版相结合的方式,推出原创性的独有思考成果。


2023年度荣誉讲座,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双聘教授、文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葛兆光先生。他将以“余音不绝:接着讲宗教史”为总主题,重探20世纪宗教史研究的一流学者陈寅恪、胡适、陈垣等先生所开辟的学术命题,为我们理解中国的宗教、思想和文化打开新的视野。


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

2023年度荣誉讲座


余音不绝

接着讲宗教史

(共四讲)

主讲人 | 葛兆光



第一讲



探寻中古宗教的历史语境

读邓广铭先生听陈寅恪“天师道”课笔记




这一讲以1939年邓广铭在昆明听陈寅恪讲天师道课的笔记为例,讨论有关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。首先,我将从学术史角度讨论如何理解陈寅恪对中古宗教史中滨海地域、外来文化以及“汉化”现象的猜测和分析。其次,说明陈寅恪中古宗教研究的意义,并不在于解决天师道的具体历史问题,而在于提示中古史研究的大关节。最后,通过对陈寅恪在冯友兰哲学史审查报告的重新解读,谈谈中国思想史应当如何重新理解道教的意义。



时 间:2023年9月21日(星期四)19:00

地 点: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

主讲人:葛兆光

   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 双聘教授

   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学术委员

与谈人:刘屹

  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

    雷闻

  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

主持人:邓小南

  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



主讲人

葛兆光

葛兆光,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。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、思想和文化史。主要著作有《中国思想史》(两卷本,1998,2000)、《中国禅思想史——从6世纪到10世纪》(1995,2006,2022)。近年来的主要著作有《宅兹中国: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》(2011)、《想象异域:读李朝朝鲜燕行文献札记》(2014)、《何为中国:疆域、民族、文化与历史》(2014)、《历史中国的内与外:有关“中国”与“周边”概念的再澄清》(2017)。曾获第一届“中国图书奖”(1988)、第一届“长江读书奖”(2000)、第一届Princeton Global Scholar(2009)、第三届 Paju Book Award(韩国,2014)、第26届“アジア·太平洋”大奖(日本,2014)、第8届“香港书奖”(香港,2015)、第三届“思勉原创奖”(2015)等。



线上听讲渠道

我们将通过北京大学出版社视频号,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。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,请勿录音、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,侵权必究。


扫码二维码:



主办单位

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

北京大学出版社





更多相关学术活动,敬请关注

责任编辑:王瑞



---The End----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▶ 声明 ◀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“全球研究论坛” 所发布、转载、组织的文章、演讲、发言,所有内容与看法仅属于

原作者与原讲者,不代表“全球研究论坛”的立场和观点。

  “全球研究论坛”所组织的讲座/活动之影像文字、视频音频等资料版权,归演讲嘉宾及“全球研究论坛”所有。欢迎听众参会,但未经许可,请勿私自录音、录像、编辑、

传播。

 媒体合作,敬请联系 

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@gmail.com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——全球研究论坛——

Global Studies Forum“全球研究论坛”(Global Studies Forum)是一个跨学科与全球研究的全球学术平台。研究领域包括:中国史、亚洲史、全球史;全球政经与社会;中外文学、世界文学;全球城市和城市研究;文化与媒介研究;中外哲学、世界哲学;女性研究与性别研究,等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 ▶ 联系方式 ◀



网站中文版:https://www.globalstudiesforum.com/zh

网站英文版:https://www.globalstudiesforum.com/

邮箱: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@gmail.com

B站官方频道:全球研究论坛:https://space.bilibili.com/3493291622402783

微博:全球研究论坛GlobalStudiesForum:https://www.weibo.com/u/7838557265



Twitter:"Global Studies Forum" @GlobalstudiesGS

    Youtube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globalstudiesforum

Facebook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91091445253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 ▼

敬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加星标(现在关注公众号没有限额哦)

也请多多一键三连:转发、点赞、在看

感谢。


本篇转载编辑:陈丹丹

微信编辑:何元博、李傲雪、张芊芊

微信平台推广:何元博

其他平台统筹:李傲雪

"全球研究论坛"(Global Studies Forum)全球学术平台 创始人

----陈丹丹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